杰能中醫專科中心
預約電話
2881 0321

治療資訊

傅青主對帶下病論治的組方用藥規律探究 鄭良琴博士分享

2025.05.26 | 婦科

鄭良琴(香港註冊中醫學會)

明末清初著名醫家傅青主,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加之天資聰穎,十四歲中了秀 才。因目睹明末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災疫四起,遂棄仕途,轉攻醫學,深得家技,學而有 成,終於成了一方名醫。傅氏一生論著頗豐,其晚年所作《女科》手抄稿,是他畢生婦科臨 床經驗總結,最代表他的學術思想。本文重探討傅氏在帶下病的論述與組方特色,希望這 些組方用藥規律對同道辨治帶下病中,有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 帶下病 治帶五方 傅青主

傅氏認為:帶下病俱屬「濕」証,由於飲食、起居、房勞等因素導致脾氣之虛,肝氣之郁, 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因而帶脈失約,脾精失守不能化經水而變白滑之物流出。傅氏根据帶 下之色、質、量及氣味等辨証,總屬肝脾失調,致帶脈失約。現將傅氏運用五方治療帶下病 的規律分析如下。

1.傅氏治帶五方淺析:

1.1、完帶湯治療白帶

完帶湯由白朮 30g (土炒)、山藥 30g (炒)、人參6g、白芍15g (酒炒)、車前子10g(酒 炒)、制蒼朮 10g、甘草3g、陳皮1.5g、黑芥穗 1.5g、柴胡1.8g等組成。主治肝郁脾弱,帶 脈失約。症見帶下色白,如涕如唾,甚則臭穢。方中以參朮草健脾補胃,白芍、柴胡歛陰柔 肝,輔以山藥補脾固精止帶,車前子、陳皮理氣化濕,黑芥穗引血化精,合而肝脾同治,寓 補於散,寄消於升,開提肝氣,補益脾土,化濕止帶。

1.2、易黃湯治療黃帶

本方由山藥 30g (炒)、芡實 30g、黄柏6g (鹽水炒)、車前子3g (酒炒),白果10枚(搗碎)等組成。主治濕熱帶下。傅氏曰「任脈濕熱」,症見帶下色黃,宛如黃茶濃汁, 其氣膠穢。須補任脈之虛而清賢火。方中以山藥、芡實益腎固精,行濕止帶。輔以白果引入 任脈,補虛固帶。黃柏、車前子清熱利濕。傅氏曰:此方不特治黃帶,諸帶均可用之。 1.3、加減逍遙散治療青帶

本方由柴胡 3g、白芍15g (酒炒)、茯苓15g、甘草15g、茵陳 10g、陳皮3g、炒梔子 10g 等組成。主治肝經濕熱,帶脈失約。症見帶下青綠色,宛如綠豆水,稠黏腥臭。方中以逍遙 散解郁,加茵陳、梔子清熱化濕。傅氏曰「倘僅以行濕清熱治青帶,而置解肝於不問,安有 止帶之日哉!」

1.4、清肝止淋湯治療赤帶

本方由白芍 30g (醋炒)、當歸30g(酒洗)、生地15g (酒炒)、阿膠10g (白面炒)、丹皮 10g、黃柏 10g、牛膝 10g、香附3g (酒炒)、紅棗10枚、黑豆30g等組成。主治憂怒傷肝, 郁火傷脾,肝藏失職,滲於帶脈遂作赤帶。症見所下似血非血,淋瀝不斷。須清肝火而扶脾 氣。傅氏認為:肝火所以旺,是因肝血不足,補血足以制火。方中以四物去川芎加阿膠純以補血,佐以丹皮、黄柏清其火。傅氏用白芍平肝,肝舒不克土,脾自旺。以紅棗、黑豆養血 益營。牛膝、香附理氣下行,助丹梔洩熱。此方以補血舒肝,扶脾除濕,理气洩熱治療赤帶。 1.5、利火湯治療黑帶

本方由大黃 10g、黃連10g、炒梔子10g、知母6g、煆石膏15g、茯苓10g、白朮 15g (土炒)、 車前子10g(酒炒)、王不留行10g、劉寄奴10g等組成。主治熱毒傷帶。症見帶下如黑豆汁, 其氣味腥臭,小腹痛,尿赤淋痛,陰腫,口乾喜飲,面黃肌瘦等症。方中以茯苓、白朮、甘 草健脾化濕;大黃、車前子配合梔子、黃連、知母、石膏洩熱解毒;王不留行、劉寄奴活血 利濕,諸藥合用,俾熱毒迅解。

2. 討論:

綜上所述,傅氏論帶以肝郁脾虛濕聚,氣不化精而化帶,如涕如唾,欲禁不止,甚則臭穢。 治以健脾解郁為大法,創完帶湯以參朮藥草健脾益氣,佐以蒼朮、車前、陳皮理氣化濕。用 柴芍歛陰柔肝,黑引血化精。合而提肝之氣,肝血不燥,何以克脾,脾不聚濕,帶脈強而 帶止,此治普通之帶証。若濕郁化熱下迫任帶,則轉黃帶,症見帶下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 治以易黃湯。以白果引山藥、芡實入任脈補虛,佐以車前、黃柏清熱利濕。若肝郁化火,脾 濕蘊熱,濕熱壅於肝經,則下青綠帶,宛如綠豆汁,稠黏腥臭,治宜疏肝健脾,清熱化濕之 加減逍遙散。若肝經濕熱不解,肝藏失職,血滲於帶,則成赤帶,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此 屬火熱,治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傅氏以補肝血之法而清肝火,設清肝止淋湯純補肝血,佐清 其熱,此為傅氏治血除濕法。若火毒迫帶,則成黑帶,宛如黑豆水,其氣亦腥,必見火毒瀰 漫三焦之症,如陰腫、尿赤、腹痛、面黃肌瘦等,用利火湯直折其火,方中用大黃配合知膏 梔連攻下瀉火,王不留行、劉寄奴協同車前利濕,用朮苓滲濕崇土,冀火化濕而帶止。此為 傅氏治帶之要法。然不足之處是少顧肝母之賢,若組方中加之滋補肝腎之品,配合健脾利濕或更合拍。臨床所見,頑固帶虛陽亢,以滋陰降火合健脾滲濕之三才封髓丹、知柏地黃丸等取效。

立即預約

(編委:陳抗生審校 2008.12.18) 本文出自香港中醫雜誌

© Copyright 2025 杰能中醫專科中心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