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 內科
慢性腎小球腎炎一滋陰補腎活血消除蛋白尿
正常人每日從尿中排出僅少量蛋白質,最多不超過150mg/24h,一般爲40—80mg,男女無明顯分別,由於量少,常規定性檢測爲陰性,故臨床習慣稱爲尿無蛋白,超過正常尿蛋白的限度,則屬異常蛋白,即通稱爲蛋白尿。
蛋白尿是絕大多數腎臟疾患的一個重要標誌。生理性蛋白尿見於發熱、寒冷、高冷、高溫、劇烈運動或勞動後以及體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爲各種原發或繼發性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可因腎小球濾過膜負電荷消失和基膜化學成分改變,濾過膜通透性增高,大量分子量蛋白質漏出,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如各類腎小球疾病、腎血管病變、腎瘀血、澱粉樣腎病、糖尿病腎病、腎缺血和缺氧等);或因腎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見於各種腎小管疾病,慢性失鉀、急性腎功能衰竭,藥物或重金屬中毒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間質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損害等。
蛋白尿是西方醫學名稱。中醫認爲是臟腑功能異常,精微物質的丟失所致。如肺、脾、腎、肝四臟虛弱失調,在蛋白尿形成的病機演變中起重要作用。但邪氣的留滯對該病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就邪氣而言,最主要的有水濕、濕熱、瘀血。
肺居胸中《素問、病能篇》稱:“肺者、臟三蓋也,以覆諸臟”,所以無論吸入三清氣,還是“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的水穀精微三氣,均以下降爲順,“若霧露之溉”,方能布散全身。故“降”是概括氣與水液等物質在肺氣主司下的趨向。正因爲肺氣使體液不斷下降,才能維持肺內清肅的環境,正因爲清肅的環境,肺氣才能下降,津液才能得以下行,“通調水道”,以使水津“下注膀胱”,起到促進和維護水液代謝的作用,故曰:“肺爲水之上源”。從而看出,肺的宣發肅降正常,則肺氣出入通暢,水道通調,呼吸均勻,水津下達。相反,如肺氣不足,失于宣發,肅降之功能,無以使上焦開發,三位通調,無力布散氣血津液於周身,導致水穀精微不得歸其正道,精微下注,膀胱失約,故而導致蛋白尿。
脾主運化水濕及水穀精微,統攝精血津液於一身,主升清,胃主受納,腐熟,胃主和降,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飲食水穀的消化吸收與轉輪,所以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爲後天之本。脾氣虛弱,則氣血津液化源不足而虧損;脾虛失攝,氣血津液不能循行于正常經脈之中,故而致精血津液失於統攝而易流失,水穀精微不得運化,無以上輸於肺,布運周身,致使水容精微與水濕濁邪混雜,從小便而泄,導致蛋白尿。
腎主封藏,氣化蒸騰:脾氣散精,灌注一身;肺主宣降,通調水道,四臓相系,密不可分。蛋白尿也可以和水腫病聯繫在一起。正如張景嶽說:“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臓相干之病。蓋水爲主陰,故其本在腎,水化爲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及克,腎虛則水無所重而妄行。”以五行學說來解釋,即(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金水互生,(脾)土克(腎)水,如一臓受損,勢必導致他臓受累,而致諸臟器俱敗。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調暢氣機,協脾胃之氣的升降,有助於脾的健運和胃的受納。如肝氣失疏泄,就會影響脾胃氣機的升降,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發生脾胃病變。誠如唐容川《血證論》所說:“木之性主於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穀乃化,沒肝不能疏泄水穀,滲濕中滿之證,在所不免”。
疏泄具有舒展升發氣機的作用。所謂“氣機·” ,泛指氣的運行流通。氣機通暢,升降正常,則臟器活動隨之正常;氣機不利,升降失調,則臟器活動隨之發生病理變化,由於人體血液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故氣機不利,亦可導致水液不行,所謂“氣滯則水結”“肝腎同源”。如長期肝失疏泄,可出現水腫或腹水等症。這種由於肝失疏泄而出現的腹水,《金匱》稱之爲“肝水”。
蛋白尿的形成,病機複雜,或因正虛,或因邪實,或因失治誤治,每呈虛實並見。但總由“精微”下泄而外溢致蛋白尿。
蛋白尿的反復或持久存在,不僅對腎臟組織有破壞作用,而且對全身有很深的影響。尿蛋白漏出過多,加重腎小管需血,耗氧不足的矛盾,導致腎小管變性、萎縮。另外,尿蛋白漏出過多,導致腎小球壓力增高,拖延日久,腎小球動脈就硬化,使腎小球萎縮。由於尿蛋白長期大量丟失,血漿蛋白下降,腎臟組織中組胞容易發生變性,最終使腎小球萎縮。
長期大量尿蛋白丟失,使血漿白蛋白明顯降低,血管內膠體滲透壓也下降,使血管內的水份漏入組織,皮下等處,形成水腫。而長期低血漿蛋白形成的腹水,雖用利尿劑也難奏效,反而會造成電解質紊亂。由於尿蛋白大量丟失,尤其在低蛋白飲食時,就會出現負氮平衡,從而引起很多疾病,如繼發性貧血等,也可出現胃腸道粘膜水腫,食欲降低,腹瀉,噁心嘔吐等症。而負氮平衡時間久了而造成機體組織,細胞得不到蛋白質的補充,身體逐消瘦,甚至出現惡液質。
中醫治療蛋白尿以調整機體內失調爲原則,改善症狀,緩解病情,從而控制蛋白尿的丟失。故以脾腎虛弱,封藏收斂失司爲主,但又常與氣滯、血瘀、濕阻或外邪侵襲有關,在補虛時勿母忘祛邪,通利收斂並舉,而在祛邪之時更應注意正虛。
筆者臨床自擬滋陰活血補腎湯治療以蛋白尿爲主症的慢性腎炎療效顯著。
擬方:生龜板、生地黃、 熟地黃、 懷牛膝、雲茯苓、牡丹皮、澤瀉
功效:滋陰、活血、補腎。
煎藥方法:必須用瓦煲久煎2小時,早上空腹服用。
方解:慢性腎病患者久病及腎必虛,久病必瘀。精微下注而外溢足導致蛋白丟失的主要病機。然蛋白丟失日久,腎臓失養致虛火內生,勢必耗損陰液,形成陰虛,陰虛化熱,熱又煎熬陰血複成瘀,針對這個病機,其陰虛爲本,尤以腎陰虧虛爲甚。所以用生龜板滋陰益腎,生地黃清熱養陰生津,補腎水真陰,熟地滋陰益精填髓,懷牛膝活血補肝腎,牡丹皮活血,茯苓滲濕健脾補中,澤瀉滲濕。
典型病例:俞某,男,28歲,患慢性腎小球腎炎2+年。經某醫院行腎穿刺診斷爲慢性腎小球腎炎,經中西醫治療反復發作。
證見:激素面容,時有耳鳴。腰痠痛,咽幹乾,小便淡黃,大便自調,舌質紅乾有裂紋,少苔,脈細數。尿檢:蛋白(+~+++)。脈證合參,證屬腎陰虛。治以滋陰活血補腎。用上方隨症加減治療5月余,多次查尿蛋白(一),遂以上方加減治療以鞏固療效。
資料來自 張杰能 醫學博士
注意: 個案方藥僅供中醫師參考,使用時必須通過辨證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