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 內科 其他
1 關於真武湯的文獻記載
真武湯在《傷寒論》中有二條經文論及,一見於太陽篇第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膶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一見於少陰篇第316條: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以上二條經文均述真武湯的方證,前者是太陽病過汗誤治,而損傷少陰之陽氣,致使水氣
為患;後者是少陰病多日,導致陽衰陰盛水邪為患。
2 真武湯適應證的病機分析
真武湯適用於少陰病腎陽虛,水氣為患。少陰屬心腎兩臟,統水火之氣。心主血脈,主神明;腎主藏精,主陽氣為先天之本。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少陰病陽氣衰微,心腎功能不足,氣血運行阻滯,陰寒內盛,氣不化水,陰霾四佈,水氣為患,或聚或散,或上或下,故見症種種。氣不化水則小便不利、肢腫沉重;陰寒水濕內盛則腹痛下利;水氣動經則經脈失養,致身體膶動欲仆倒地;水氣淩心則心悸頭眩;水寒射肺則咳喘;水寒滯胃,胃氣上逆而生嘔吐等等,皆因陽微陰盛致尔。
3
真武湯的組成藥物分析
真武湯原方由茯苓、芍藥、生薑各三兩【切】、白术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方中炮附子大辛大熱有毒,功能溫壯腎陽,散寒燥濕止痛。據《本草綱目》記載:「附子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复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祛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祛逐在裏之冷濕。」陸淵雷認為「附子為興奮強壯藥,能興奮全身之細胞生命力,起機能之衰弱,救體溫之低落。」故附子在方中為主藥。茯苓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利水滲濕。白朮性味苦甘溫,功能補脾益氣利濕。生薑辛溫,溫散水氣。芍藥和裏益陰,且有通痺利水之功。其中朮附相配能溫中利濕,治惡寒體痛,四肢沉重,身體膶動,搖搖欲倒諸證;苓朮配伍能益脾祛濕,治頭眩心悸,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等症。
4 真武湯的臨床應用
真武湯作為少陰心腎陽虛而兼水飲泛濫的主方,臨床運用廣泛,只要具有陽虛飲停
的病理特點即可隨症加減應用。茲將本人對真武湯的臨床應用簡述如次:
4.1 薑細味真武湯:即真武湯加乾薑、細辛、五味子。
功能:溫陽消陰,散寒蠲飲。
主治:陽虚肺寒,咳喘氣促等症。
4.2 香砂真武湯:即真武湯加木香、砂仁。
功能:溫陽消陰,煖脾理氣。
主治:陽虛脾寒氣滯,脘脹納呆等症。
4.3 五苓真武湯:即真武湯加桂枝、猪苓、澤瀉。
功能:溫陽消陰,化氣利水。
主治:腎陽虛,膀胱氣化不利,水道癃閉等症。
4.4 桂枝真武湯:即真武湯加桂枝。
功能:溫陽消陰,調和營衛。
主治:陽虛衛弱,汗出惡風等症。
4.5 理中真武湯:即真武湯加黨參、炙草、乾薑,減生薑。
功能:溫陽消陰,益氣溫中。
主治:陽虛脾寒,腹痛下利等症。
4.6 四逆真武湯:即真武湯加乾薑、炙草,減生薑。
功能:溫陽消陰,回陽救逆。
主治:陽虛寒凝,脈微肢厥等症。
4.7 肉桂真武湯:即真武湯加肉桂。
功能:溫陽消陰,散寒止痛。
A11
主治:陽虛血寒,痺痛不仁等症。
4.8 黃警具武湯:即真武湯加黃警。
功能:溫陽消陰,補氣固衛。
主治:陽虛氣衰,自汗短氣等症。
KRCMP
4.9 當歸真武湯:即真武湯加當歸。
功能:溫陽消陰,和血調經。
主治:陽虛血虧,月經不調等症。。
4.10 杜仲真武湯:即真武湯加黑杜仲。
功能:溫陽消陰,益腎壯腰。
主治:陽虛濕痺,腰膝痠痛等症。
4.11 山菓真武湯:即真武湯加山萸肉。
功能:溫陽消陰,補腎固精。
主治:陽虛不固,遺溺滑精等症。
4.12 核桃真武湯:即真武湯加核桃仁。
功能:溫陽消陰,歛肺定喘。
主治:陽虚肺弱,久咳喘促等症。
4.13 遠志真武湯:即真武湯加遠志。
功能:溫陽消陰,安神益智。
主治:陽虛陰盛,心神不寧,惊悸健忘等症。
4.14 吳萸真武湯:即真武湯加吳茱萸。
功能:溫陽消陰,暖肝溫胃。
主治:陽虛胃寒,頭痛吐沫等症。
4.15 小茴真武湯:即真武湯加小茴香。
功能:壯陽消陰,煖肝止痛。
主治:陽虛寒疝。
4.16 羊藿真武湯:即真武湯加淫羊藿。
功能:壯陽消陰,補腎興陽。
主治:腎虛陽痿。
4.17 羌活真武湯:即真武湯加差活。
功能:溫陽消陰,祛風勝濕。
主治:陽虛感寒,項背疼痛。
4.18 桃紅真武湯:即真武湯加桃仁、紅花。
功能:溫陽消陰,活血祛瘀。
主治:陽虛寒滯,血瘀閉經等症
5
驗案介紹
患者男性,年45歲,未婚。在一次抗洪中,浸水中十多小時,繼後數年,時感畏寒倦怠神疲。來診時已屆盛夏,仍穿寒衣。訴述:汗多惡風,脘脹納呆,不思飲食,咳喘氣促,時吐痰沫,膚腫面浮,溲少便溏,舌質淡紅,舌苔白滑,脈微細。按脈察症,純屬少陰陽虛陰盛,心腎脾陽氣不足,水濕不能氣化而出,體內陰霾密佈,須陽光煦照,擬真武湯合玉屏風散加味:熟附子15g、蒼白朮各15g、茯苓15g、炒白芍10g、生乾薑各10g、炙黄蓍30g、防風10g、吳萸6g、桂枝10g、炙甘草6g、大棗10g)水煎服,日二劑,連服三天。
复診時訴述:藥後自覺舒服,痰沫減少,出汗亦瘥,舌脈如前,遵照古訓,效不更方,前
方日一劑,賡服三劑。
再診時患者脫掉寒衣,改穿長袖衫。諸恙均瘥,食慾增進,浮腫消小,尚有微惡風畏寒,仍以真武湯為基礎,酌合理中、四君、八珍等進退與服,調治二個月後,返回原單位照常工作,未見畏寒倦怠,一般情況良好,生活如常。
(編委:董爽審校 2012.06.28)